文明对话促进传统文化转化创新
日期:11-15
张宝文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推动文化转化创新,贵在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一不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特定历史时期所凝聚的人们的精神创造,是民族兴盛、国家振兴的灵魂和源泉。这些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文化积淀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文化血脉和价值系统。只有从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惠及当代、泽被后人。正如习近平先生所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的命脉,而割断了命脉就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转化与创新的基本前提,就是要自觉礼敬遵从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强烈地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价值理念,牢固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转化创新,贵在有扬有弃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每个时代,文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解决面临新问题、以及与其他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与时迁移,必然从传统中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再到程朱陆王,都是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脉。推动文化转化与创新,就是要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助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此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文化形态,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也不能认为只要是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我们需要科学辨析、精细萃取,对其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让华夏文明革故鼎新,奉献人类,再创辉煌,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推动文化转化创新,贵在相互理解中包容共赢,世界五大洲的不同文明都代表了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属性。只有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这些文明生活中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们自身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同处一个地球。推动文化的转化创新,就要尊重和承认多元文明的存在性、科学性、合理性;坚持不同文明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的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为此,我们正在进行不懈的努力,比如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注:此文摘自作者在嵩山论坛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推动文化转化创新,贵在相互理解中包容共赢,世界五大洲的不同文明都代表了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属性。只有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这些文明生活中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们自身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同处一个地球。推动文化的转化创新,就要尊重和承认多元文明的存在性、科学性、合理性;坚持不同文明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的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为此,我们正在进行不懈的努力,比如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注:此文摘自作者在嵩山论坛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上一:没有了